試用設計文化符碼理論解析建築形式與內涵
以「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為例
一、前言
文化是指:一種對「各種人群」生活的 區辨與理解,通常可分為三個層次,形而上層次(思考活動與語言)文化、行而中層次(人群相處與溝通互動的制度)文化、形而下層次 (人所使用的器物與具體可見的形式)文化,而這三個層次的互相指引辯證,使得目標的「各種人群的生活」顯示出一定的特色來。(註一)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受到盧斯、萊特、柯布、密斯的作品影響,啟發他對簡單形式,特別是幾何形體的喜好。他擅用簡單的幾何形來表達日本人的生活精神。認為建築必須具備「可靠的材料」、「幾何形式」與「自然」。
真言宗是日本北嶺佛教的一個分支。地處兵庫縣淡路島的本福寺是京都仁和寺日本真言宗主寺的分支寺院,水御堂為本福寺的增築擴建,座落在舊寺之西一座可以觀覽大阪海灣景觀的小山丘上。「「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在設計操作中充份利用天、水、光三個自然元素,用巧妙手法呈現這三者關係,並且有其各象徵意義及文化內涵。
本研究希望透過設計文化符碼理論分析,以「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進行透析驗證,瞭解文化符碼與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之間的共同的設計語意與符碼。
二、探討範圍及議題
以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為例,瞭解文化符碼與其之間的共同的設計語意與符碼。
三、分析方法與步驟
1.訂定研究目標
2.選定研究方法
3.相關資料分析
4.分析理論與建立架構
5.案例收集
6.理論與案例相驗證
7.歸納結果
四、設計文化符碼理論
將設計三種思維方式結合文化符碼理論:
1. 文化符碼策略層(規範的設計思維)
a. 論述在於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故事主題與述說策略
b. 策略的組合規則:故事情節與情節串連
c. 策略的元素(最小單位):故事題素
2. 文化符碼意義層(感性的設計思維)
a. 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語用
b. 意義的組合規則:語法
c. 意義的元素(最小單位):語意
3. 文化符碼技術層(理性的設計思維)
a. 論述在該文化中的立場與作用:象徵美
b. 媒材的組合規則:形式美
c. 媒材的感知元素:媒材感知美 (註二)
五、安藤忠雄簡介
5-1基本資料
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大阪。
1962-69年 自學建築,並在美國、歐洲和非洲遊學 。
1969年在大阪建立安籐忠雄建築家協會 。
1995年獲建築界普立茲克獎。
1997年任東京大學教授。
2003年從東京大學退休,轉任名譽教授 。
5-2代表作品
住吉街屋、六甲集合住宅1、六甲山教會、水之教會、光之教會、兵庫縣立美術館 、藝術館國際兒童圖書館。
六、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基本資料
設 計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座落位置 兵庫縣淡路島
竣 工 1991年
敷地面積 2991m²
延床面積 417m²
構 造 RC造
規 模 地下1層
得 獎 第34回建築業協會獎
七、以文化符碼看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1.文化符碼策略層:
(1)運用虛實,動線交互穿梭。
(2)運用基地落差,呈現路徑之節奏起伏。
(3)陰陽交錯、空間建構時間,而時間在空間中流轉。
(4)運用三個自然元素:天、水、光。
*天元素:其中有部份用在二堵混凝土牆之間,當處於此空間時,因為兩道牆的關
係與其他空間間隔開來, 造成能看到只是上面的天空變化。
*水元素:水元素有兩個,分別為遠景的海與是蓮花池。
2.文化符碼意義層:
(1)常見的宗教建築大多是向上走,以表達宗教修養的提昇和對上 天的接近﹔反觀「水御堂」的設計,利用水和富有生命力的荷花為象徵要素,安排在入口處,利用橢圓形的荷花作為佛寺屋頂,池中有一條通往水池下的樓梯入寺,在蓮花池的包圍中慢慢進入廟宇,其實有著洗滌心靈的意味。蓮花池畔寧靜中帶有禪意神寺裡又透露出一股不可輕犯的莊嚴。
(2)室內則為朱紅基調,雖然這種顏色在廟宇中極為常見,不過通常會與其他顏色混用,如此純粹地只使用一種顏色卻並不多見。佛像朝東,斜陽從西方佛像背後透出,把長長的影子投在地上,更加深了主調的紅色對禮佛信眾的籠罩。獨特而神秘的氣氛,把他們從日常的煩囂的昇華出來。
(3)卵形池塘暗喻誕生和再生。
3.文化符碼技術層:
(1)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為本福寺的增築擴建,因此需顧慮到與原有建築之關係性。
(2)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位於兵庫縣淡路島,而淡路島附近是屬於常震地區,因此建築上需考量到防震。然而阪神大地震時,距震源震源只有數百公尺的水御堂完全無裂縫。
(3)透過清水模面牆表現空實需關係。
(4)大廳用4米高、21釐米見方的立柱以“間”(日本傳統度量模數,相當於1.8米)為柱距作格網分割。
八、結論及作者看法
以設計文化符碼理論解析安藤忠雄作品「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透過 「文化符碼策略層」、「文化符碼意義層」以及「文化符碼技術層」三層次來探討建築的形式與內涵,確切明白的瞭解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設計內容,並且透過理論推演,分析出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運用虛實變化、陰陽交錯、空間建構時間,而時間在空間中流轉以及天、水、光三個自然元素的相互搭配,展現建築與自然融合之情景,同時也理解到設計文化符碼理論在案例上之運用。
註一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 》,亞太圖書出版社。
註二 楊裕富,1998,《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台北,田園城市
參考文獻: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 》,亞太圖書出版社。
楊裕富,1998,《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台北,田園城市。
Richard C. Levene, Fernando M'arquez Cecilia 主編/龔愷, 潘抒, 趙辰譯,《1996安藤忠雄1989-1992》,臺北巿,聖文書局。
王建國,1999,《閱讀安藤忠雄》,臺北市,田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