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洋建築之美 - 比例原理
中文摘要:
對於建築不是只了解其創作背景及文化特色,也可以欣賞單體建築物之美,了解美的構成,分析建築的構成比例,本文將對西洋建築之美進行初步探討,並針對建築的比例原理做進一步了解。
關鍵詞:西洋建築、比例原理
 
壹-前言
「建築」為八大藝術之首,是文化社會的重要環節,是人類為自己創造生活需要的生活和活動場所。
我們觀察一下中國建築和西洋建築,將會很輕易的發現,兩者之間雖然有著極大不同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但是設計的重點不外乎是考量其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皆下來我們將說明西洋建築之美以及比例原理。
 
貳-西洋建築之美
「石構造」可以說是西方建築之精髓,西方建築之美重視建築的氣勢宏偉,而希臘羅馬建築的規範,從維楚維斯寫的「建築書」開始,就非常注重單體建築的比例分析,而有所謂「屋頂」、「屋身」、「臺基」三者組合比例講究,其中屋身之美更是以嚴格比例的「柱式」為代表 (1)。以下以歷史為主軸,簡單舉例說名西洋建築之美:
(一)古埃及建築-金字塔
古埃及建築史上最早的石結構建築,是左塞王的金字塔用大塊的石料建造,它們單一的四面體斜線,寬大的平面方性台基銳角尖頂,都給人們以平穩踏實,堅不可摧且高不可攀的印象。
金字塔

(二)希臘建築與羅馬建築
希臘建築中特有的三種柱式的柱頭:1.多力克式2.愛奧尼克式3.柯林斯式。
羅馬人征服希臘之後,開始模仿希臘,因此羅馬的一切建築也是繼承希臘建築式樣而來的。羅馬人改良出兩種新的柱式1.羅馬多利克柱式2.複合柱式。到了羅馬真正強盛之後,開始發揮民族個性,將羅馬特色表現在各種的建設上。譬如運用拱門與拱頂﹝arch and vault﹞於各式建築,是希臘建築所沒有的。
   
希臘建築中特有的三種柱式


多利克柱式                          複合柱式  
羅馬人改良出兩種新的柱式
                           
                                                       
(三)早期基督教建築與仿羅馬建築
自從《米蘭詔書》頒布之後,早期基督教雄偉的教堂便相繼出現。這個時代的教堂建築可大致分為西羅馬的巴西利卡式〔Basilica-plan〕和東羅馬的集中式〔central-plan〕兩種。
 
 

早期基督教建築 
教堂建築形式
 
(四)哥德教堂
哥德式建築在結構上有三項特徵:尖拱﹝pointed arch﹞、拱肋﹝vault rib﹞和飛扶壁﹝flying buttress﹞。這些都不是哥德時期的發明,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累積及結合,將以往羅馬式建築的厚重、結實風格,轉變為強調垂直向上、輕盈修長的獨特形式;再加上彩色玻璃窗戶,將光線在宗教上的神秘感表達出來,因此人們身處在哥德式建築之內,會感受到一股神秘壯麗、恍如身置天堂般的氣氛。
 
哥德式建築
 
(五)文藝復興建築
球窿為文藝復興最具決定性的形式,當時的建築師經常放棄邊廊的設計,改以強調主殿拱窿的重要性。這些球窿有著球型弧度的不同風格,以古典希臘、羅馬式為本,則是較為緩和的圓弧造型;以哥德式為本,則是較為尖銳的尖橢圓造型,這種 細微的不同往往造成視覺的高大感差異。最著名的有〈聖母百花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的球窿,那種絕妙的組合使得建築物本身益形雄偉、壯麗。
聖母百花大教堂
 
(六)巴洛克建築與洛可可建築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感,喜好使用富麗的裝飾、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間来表現自由的思想和營造神秘的氣氛。
洛可可式建築風格最突出之特點在於其繁縟華麗之外貌及空虛輕浮之實質,緣自它是追求個人快感的享樂主義為目標,以致所有的洛可可建築都極盡雕琢之能事,加上當時對東方飾品如磁器等之雅好,更加速了洛可可風之流行。
  
巴洛克建築 

洛可可建築
 
(七)新古典主義
起於對巴洛克洛可可藝術的反動,希望以重振古希臘 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亦即反對華麗的裝飾,儘量以儉樸的風格為主)
新古典主義建築
 
叁-比例原理
建築的美感是一種「適宜」的形體組合關係;是一種「巧妙」的空間組合關係,以專業的術語來說就是形式美的規律或形式美的原則。然而我們從西洋建築之美發現,西洋建築非常重視比例,以下我們就來說明比例原理:
比例原理指一個形狀這別是長方形,長與寬的特定比例所造成的美感。比例原理是西方形式美原理中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西方藝術家從希臘時期開始就一直企圖解開這個謎。
最早西方的藝術家認為,所有的形體只要長與寬是整數比,就能呈現美感。但是後來又認為只要是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的完整幾何構圖(指完整個數形狀的內正切)就能呈現美感。到了十九世紀由於仿生論與有機論盛行,所以至時就出現了等比級數說與黃金比例說。等比級數說認為許多生物(如海螺或蔓藤類植物)在成長時所呈現的美感就是一種等比級數,這是上帝給人類的啟示。金比例說認為經過長久的研究,發現長與寬之比是 1: 1.618 時,這樣的矩形怎麼看都好看,所以命名為黃金比。目前一般電視螢幕就是這種黃金比。(註2)
 
肆-自我看法 - 建築美感在於比例
古希臘人以某種形式和比例建造神廟,以取悅神靈;教宗與主教們相繼興建豪華的宮殿,追求比例的優美,而較不重視其裝飾。羅馬的建築,軸線到各重要點的比例都有清晰的制訂…等。我們發現建築的美感著重於比例,比例的協調性關繫著建築的好壞。
 
伍-注釋:
註1、註2 引用自  楊裕富,《創意將作》,田園城市出版,2004
 
陸-圖片來源:
金字塔
 
希臘建築中特有的三種柱式            
 
羅馬人改良出兩種新的柱式
 
早期基督教建築
 
教堂建築形式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open-11-broadcast.htm
 
哥德式建築
 
聖母百花大教堂
 
巴洛克建築 
 
洛可可建築
 
新古典主義建築
http://baike.baidu.com/history/id=229868
 
柒-參考書籍:
楊裕富,《創意將作》,田園城市出版,2004
楊裕富,《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田園城市出版,2002
楊裕富,《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田園城市出版,2000
楊裕富,《創意活力》,田園城市出版,2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hotmail09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